非洲大裂谷

2023-05-18

大家好,给大家分享一下一个有趣的事情,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一点。下面详细解释一下。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非洲大裂谷的相关图片

东非大裂谷是什么?

东非大裂谷(Great Rift Valley),位於非洲东部,是一个在3500万年前由非洲板块的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地理奇观,纵贯东非的大裂谷是世界上最大的断裂带,属於生长边界。其所形成的生态、地理和人类文化都相当独特,目前观光的主要景点则由肯亚进入。

目录

1地理

2东部及西部

3火山

4大裂谷底部的湖泊

5原始人类

6参见

7参考资料

8外部连结

地理[编辑]

东非大裂谷的整个形状可画成不规则三角形,最深达2000公尺,宽30公里至100公里,全长6000公里(3700英里),是世界最长的不连续谷,由探险家约翰·华特·古格里所命名。东非大裂谷的详细地理顷颤位置以三角形的三个点来描述的话,南点在莫三比克入海口,西北点则远到蘇丹约旦河,北点则可进入死海。中间有相当多个湖泊、火山群。

东部及西部[编辑]

一般会将大裂谷区分成东部和西部,在西部裂谷,又称为艾伯丁裂谷,主要由高山群组成,包括有Virunga山,Mitumba山,Ruwenzori山区和Rift Valley湖区,其中有世界最深淡水掘纳湖之一的坦干依喀湖(1470公尺深),以及世界上第二大的淡水湖-维多利亚湖。西雀散败部裂谷的形状是比较破碎的。

位於肯亚的东部裂谷部分,则是整个东非大裂谷区较深的部份,其中最深处在肯亚的奈洛比北部,这一部份的裂谷区没有出海,因此所造成的湖泊则较浅、所含矿物和盐份也较高。如马加迪湖几乎都是碳酸钠组成。埃尔门泰塔湖(Lake Elmenteita)、巴林哥湖、柏哥利亚湖和纳库鲁湖(Lake Nakuru)则碱性相当高。奈瓦夏湖则是小规模的淡水湖。

东非大裂谷被称为地球上最大伤疤,这个裂谷是如何形成的?

东非大裂谷是由于地壳运动,板块与板块之间碰撞,然后非洲地底断裂所形成。

东非大裂谷由红海南下,先经埃塞俄比亚高原,被称为埃塞俄比亚裂谷,再向南延伸,东非高原向南延伸,东非高原向南延伸,南延伸,南延伸。总的来说,东非大裂谷宽度在几十至几百公里之间,裂谷深度在1000-2000米之间。由于地势低,水流汇入,东非大裂谷通过的地区形成了许多湖泊。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约三千万年前,这是一系列南北张裂带,其中包括红海张裂带,这是推动马达加斯加岛从非洲大陆分开的张裂带,当然也包括形成东非大裂谷的张裂带。

东非大裂谷,在肯尼亚最适合观看。肯尼亚的裂谷走廊非常清晰,南北纵贯,将全国一分为二,正好与穿越全国的赤道相连。裂缝两侧,断壁峭壁,群山起伏,宛如高耸入云的两垛墙,首都内罗毕坐于裂谷南端的东壁之上。

考古学发现,这里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地质学家们的研究表明,三千万年前,东非大裂谷被两个板块断裂伸展开来,使得大陆漂移运动与阿拉伯板块分离,形成了三千万年前的断层。当时该地区地壳处于大运动时期,整个地区都出现抬做码滑升现象,并模贺在地壳下面有物质上移,造成巨大的张力,就是在这一张力的作用下,高原逐渐形成。高海拔的火山变成了多山,而下陷的断层带就成了大裂谷的底部。

东非大裂谷是连绵不断的山上覆盖着密密麻麻的原始森林,一座高高的死火山矗立在山顶之间,近距离是广阔的草原,散落在其中。一条小湖,如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宝石;一条青草,一朵花,一片碧绿,一片湖水;一片碧绿,蓝天白云下,一望纯腊无际,群山一片,郁郁葱葱,一派生机。

东非大裂谷有哪些介绍?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一带,向北经希雷河谷至马拉维湖(尼亚萨湖)北部后分为东西2支:东支裂谷带沿维多利亚湖东侧,向北经坦桑尼亚、肯尼亚中部,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入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全长近6000千米。这里的裂谷带宽度较大,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米不等。西支裂谷带大致沿维多利亚湖西侧由南向北穿过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等一串湖泊,向北逐渐消失,规模比较小。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谷底则有呈串珠状的湖泊约30多个。这些湖泊多狭长水深,其中坦噶尼喀湖南北长670千米,东西宽40千米~80千米,是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平均水深达1130米,仅次于北亚的贝加尔湖,为世界第二深湖。

在1000多万年前,地壳的断裂作用形成了这一巨大的陷落带。板块构造学说认为,这里是陆块分离的地方,肆燃即非洲东部正好处于地幔物质上升流动强烈的地带。在上升流作用下,东非地壳抬升形成高原,上升流向两侧相反方向的分散作用使地壳脆弱部分张裂、断陷而成为裂谷带。张裂的平均速度为每年2厘米~4厘米,这一作用至今一直持续不断地进行着,裂谷带仍在不断地向两侧扩展着。由于这里是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因而多火山多地震。

东非大裂谷是纵贯东部非洲的地理奇观,是世界裂春虚上最大的断层陷落带,有地球的伤疤之森轮称据说由于约三千万年前的地壳板块运动,非洲东部地层断裂而形成。有关地理学家预言,未来非洲大陆将沿裂谷断裂成两个大陆板块。

东非大裂谷形成的原因

东非大裂谷形成的原因:

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交地带,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板块交界处的低质构造及其不稳定,察搏在强烈的低质作用及外力下很容易发生变形和断裂。大约3000万年前,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了剧烈的碰撞,两个板块张裂拉伸,使得阿拉伯古陆块的一片大陆裂开,分离出去后漂移形成东非大裂谷。

当时这一地带地壳运动非常活跃,整个地区大幅抬升,地幔物质在上升过程中,产生的强大张力使地壳出现大断裂,于是就形成了大裂谷。

由于地壳下面的地幔不停地抬升,地壳不断发生断裂,灼热的地下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喷涌而出,大量的熔岩冷却后堆积成熔岩高原。高原上的火山变成了一座座山银悄峰,而断裂下陷的广大地带则变成了长达6400千米的大裂谷谷底。

注意事项: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跨越多纪。裂谷最初下陷发生在渐新世,地壳断裂出现在中新世,从上新世到第四纪一直处于大规模错动时期。北端形成锋没渣的狭长红海割裂了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在裂谷地壳运动的张力下也与非洲大陆发生了分离。

地球物理学家预言,在未来100万年时间里,东非大裂谷的裂痕还将继续扩大,最终会导致东非好望角从非洲大陆分离出去,从而形成新的大洲——东非洲。东非大裂谷的长度将会是现在的十倍。

东非大裂谷在哪个国家

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横穿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沙特等国家。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敏旅让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东非大裂谷素有“地球伤疤”之称。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的下游谷地,向北经希雷河谷至马拉维湖(尼亚镇拿萨湖)北部分为东西两支。

当乘桥局飞机越过浩瀚的印度洋进入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时,从机窗向下俯视,地面上有一条硕大无比的“刀痕”呈现在眼前,这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亦称“东非大峡谷”。据美国宇宙飞船测量,大裂谷每年以几毫米到几十毫米的速度加宽。有科学家预言,如果按这样的速度继续,2亿年后,它将撕裂成一个新的大洲。这条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1/6的大裂谷,气势宏伟,景色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地球表皮上的一条大伤痕”。

东非大裂谷是怎么样的呢?

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东部,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大裂谷自叙利亚向南,延伸数千千米。大体来说,东非大裂谷北起西亚,从靠近伊斯肯德仑港的土耳其南部高原开始,南抵非洲的东南部,一直延伸到贝拉港附近的莫桑比克海岸。整个大裂谷跨越五十多个纬度,总长超过了6500千米,人们称它是“地球最大的一条伤疤”。由于这条大裂谷在地理上已经实际超过东非的范围,一直延伸到死海地区,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非洲—阿拉伯裂谷系统”。裂谷谷底大多都比较平坦,裂谷带宽度较大。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度差从几百米到两千米简改帆不等。西支的裂谷带大致沿维多利亚湖西侧,由南向北穿过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等湖泊,逐渐向北消失。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谷底还有呈串珠状的湖泊约三十多个,这个地堑系统还包括红海和东非的一些湖泊在内。

据地质学家们考察,大约在三千万年以前,强烈的地壳断裂运动,使得一块大陆与阿拉伯古陆块相分离,逐渐漂移运动,最终形成了这个裂谷。当时,这一地区的地壳正处在大运动时期,整个区域都出现了抬升现象,地壳下面的地幔物质上升、分流,产生巨大的张力,在这个力量下,地壳发生断裂,形成了裂谷。由于抬升运动不断地进行,地壳的断裂不断产生,地下熔岩不断地涌出,渐渐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高原上的火山则慢慢变成众多的山峰,断裂的下陷地带则成为大裂谷的谷底。

东非裂谷带不停地向两翼扩张、抬升,虽然速度非常缓慢,近200万年来,平均每年的扩张速度仅仅为2~4厘米,但是如果不停地发展下去,在未来的某一天,东非大裂谷终究会将它东面的陆地从非洲大陆分离出去,并且产生一片新的海洋和众多的岛屿。谷地上还有很多死火山的遗迹,在谷地边缘还能看到过去岩浆活动的痕迹。

裂谷带的气候温和凉爽,雨量十分充沛,山清水秀,物产很是丰富,不仅盛产茶叶和咖啡、水果,还盛产除虫菊、俞麻等植物。拦雹在这里,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势,咖啡豆一年可以采摘两次,茶叶在一年中的九个多月内,可以每半个月采摘一次,除虫菊全年中可以每10~14天采摘一次,而俞麻成熟后甚至可以天天收割。

裂谷带的湖泊是最生机盎然的。湖水水色湛蓝,辽阔浩荡,千变万化,不仅因为风景秀美而成为旅游观光的胜地,还因为湖区水量丰富,湖滨土地肥沃,植被茂盛,野生动物众多,大象、河马、非洲狮、犀牛、羚羊、狐狼、红鹤、秃鹫等都在这里栖息,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政府,已将歼瞎这些地方辟为野生动物园或者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肯尼亚峡谷省省会纳库鲁近郊的纳库鲁湖,就是一个鸟类资源丰富的湖泊,共有鸟类四百多种,是肯尼亚重点保护的国家公园。这里的鸟类中,有一种叫弗拉明哥的鸟,被称为世界上最漂亮的鸟。

东非大裂谷是怎么回事?

从北面的叙利亚到南面的莫桑比克,东非大裂谷穿越20个国家,延绵6700多千米,差不多是地球圆周的1/5。这道裂口宽达100多千米,纳饥从周围高原到谷底的峭壁高达450~800米。东非大裂谷气势宏伟,景色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地球表皮上的一条大伤痕”。

东非大裂谷其实并不是谷,因为在整条裂谷中,既有崇山,也有高原,而且在伊索比亚南部更分成两支,直到坦桑尼亚与乌干达边界的维多利亚湖地区才重合起来。在这个地球上最长而不间断的裂口内,可以找到地球的最低点、世界最高的火山、地球上最大的湖泊。

东非大裂谷起自叙利亚,形成约旦河谷与死海。死海海面比平均海平面低400米,是各大洲中的最低点。这个地区气温很高,水分迅速蒸发,含盐量约为30%,是海水的10倍,就是不会游泳的人也能轻易浮在水面上。

距东非大裂谷起始点约800千米处,海水侵入,这道口子沿着亚喀巴湾和红海延伸,到伊索比亚宽阔的扇形达纳基勒洼地才转入非洲大陆。这片平原曾被盐度与死海相当的盐水淹没过,有些部分在海平面150多米以下。所有水蒸发后,留下了一层盐层,有些地方的盐层有5000米厚。

在沿东非大裂谷形成的湖泊中,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和维多利亚等淡水湖泊由于四周有干旱荒漠阻隔,湖水里生活着数百种其他地方没有的鱼。

三个湖中最浅的维多利亚深100米,这个湖也是形成最晚的,只有近75万年的历史。此湖形成时,西面的土地隆起,把数条河流的河道截断,结果河道加深加宽,成为小湖。维多利亚湖本身也经历变迁,在泛滥时会把原来与外界隔绝水体中的生物接收过来,在干旱期,湖中生物又会回到与世隔绝的生活。

形成裂谷的地方都位于地壳的“热点”上,温差与密度的差别令熔岩升向地壳表面,沿着裂谷的轴线火山活动频繁。非洲大陆上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与肯亚山就在裂谷的轴线上,第三大火山坦桑尼亚北部的恩戈罗山已坍塌的火山口成为非洲最佳野生动物保护区,火山口内有一个天然灌溉系统,全年水分充足。西面的塞伦盖蒂平原可容下比恩戈罗多100倍的动物。

古往今来,东非大裂谷一直引人注目;当今世界,东非大裂谷的未来命运,更是举世关注。

美老蚂国地理学家约翰·乔治,曾在1893年对裂谷进行了5个星期的实地调查。他推测:东非裂谷不是由河流冲刷而成,而是因为地壳下沉,形成了一个两边峭壁相夹的沟谷凹地。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试图通过勘测东非大裂谷,寻找板块分离的答案。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的拥护者在研究肯尼亚裂谷带时注意到,两侧断层和火山岩的年龄,随着离开裂谷轴部的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因此他们认为这里是一起大陆扩张的中心。2003年1月,来自美国、欧洲国家和埃塞俄比亚的72位科学家协作完成非洲历史上最大的地震勘测。科学家们推测,火山活动频繁的东非大裂谷的“伤口”将越来越大,最终将变成海洋。但是,反对板块理论的人则认为这些都是危言耸听。他们认为大陆和大洋的相对位置无论过去和将来都不会有重大改变,地壳活动主要是作上下的垂直运动,裂谷不侍茄埋过是目前的沉降区而已,将来它也可能转向上升运动,隆起成高山而不是沉降为大洋。

东非大裂谷未来的命运究竟如何,人类只有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http://www.chemonline.net/01999b2f.html